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 东塾学派

作者/责任者:李绪柏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生著述繁多,据后人统计,所著包括已刻、未刻和存目,达116种。其中以《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声律通考》、《切韵考》、《汉儒通义》、《东塾读书记》等代表性著作为学界所推崇。
    由于陈澧学问精博,著述等身,名闻海内,加之“门人之盛,称粤中最”,故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学派—东塾学派。“咸同以还,朱九江传其九江学派而外,则为陈东塾传东塾学派。”后世论者皆谓陈澧尤长考证,集乾嘉经师之大成,故出其门者多朴学及淹雅之士。从中可以看出东塾学派的特点。
    东塾学派由阮元导其端绪,希古堂为其滥筋,道光初治朴学者群体奠定其基础,上文已明。但东塾学派正式形成于何时,有必要加以说明。
    同治六年1867,巡抚蒋益澧、盐运使方浚颐创设菊坡精舍于粤秀山,聘陈澧为山长。陈澧云 “澧既应聘,请如学海堂法,课以经史文笔。学海堂一岁四课,精舍一岁三十课,可以佐之,吾不自立法也。每课期诸生来听讲,澧既命题而讲之,遂讲读书之法。”菊坡精舍实际上成为陈澧专门讲学之所。陈澧自云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5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