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阮元对广东文化发展的贡献
作者/责任者:关汉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吾粤者甚厚” 。从实际情况看, 粤省士人没有辜负阮元的期待, 他们汇聚于学海堂, 形成为一个新的学术中心, 激励奋进, 从而将广东文教推上一个新台阶。
学海堂在建制上的一大特色, 就是确立了八学长集体分工负责制, 从而有别于过去书院长期形成的山长制。由阮元发布的《学海堂章程》第一条明确规定: “管理学海堂, 本部堂酌派出学长吴兰修、赵均、林伯桐、曾钊、徐荣、熊景星、马福安、吴应逵共八人, 同司课事, 其有出仕等事, 再由七人公举补额。永不设立山长, 亦不允荐山长。” 这一变革, 不仅仅是管理形式的不同, 实质上它是与学海堂的办学目标相适应的。据林伯桐所撰《学海堂志》引阮元谕云: “惟此课既劝通经、兼赅众体,非可独理, 而山长不能多设。……此堂专勉实学, 必须八学长各用所长, 协力启导,庶望人才日起。永不设立山长, 与各书院事体不同也。” 阮元此谕之意义大致有四: 其一, 表明学海堂乃多科性的、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高等学府, 绝非过去那种专事制艺、应付举试的旧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4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