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试论阮元对广东文化发展的贡献

作者/责任者:关汉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在学海堂里就读的士子, 数量就更多, 影响也更大。考学海堂于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 开始设课授业 、道光四年( 1824 年) 于粤秀山落成堂址, 至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奉诏停办, 办学长达八十余年。仅择优录取的专课肄业生即办了16 届, 每届10 名或20 名, 共达260 名 , 而普通课业生更是难以数计, 如首任学长吴兰修就曾经提到: “阮宫保师立学海堂以广之, 兼治经解诗赋, 与课者数百人, 可谓盛矣。” 这些经受学海堂培训的学子, 大多成了振兴广东文教的精英, 除上面已经提到的陈澧、谭莹诸人外, 其他如廖廷相、林国庚、桂文灿、汪兆镛等亦学界一时之俊彦。如廖廷相为同治七年的专课生, 以治《礼记》见称, 文、史、地诸领域亦颇有成就。光绪七年补为学海堂学长, 历主金山、羊城、应元诸书院之讲席, 其后又任菊坡精舍学长以及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院长, 一生致力于推广实学、培育英才。林国庚为同治十一年的专课生,以辑佚、校勘经史见长, 对舆地学亦颇有研究, 光绪十一年补为学海堂学长。由于受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