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对粤乐三个问题的剖析

作者/责任者:黎田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人民音乐》 1999年第10期

儿、女婿在300年前组成过一个一家四口的家庭私伙局。清代中晚期, 民间乐社星罗棋布, 涌现出许多著名私伙局和培养出众多粤乐人才。粤乐奠基人之一的何博众于清道光年间把番禺沙湾大厅辟作私伙厅(今已列为粤乐文物保护点), 以乐会友, 并收徒授艺,并在此培养出被誉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这三位粤乐杰出代表性人物。成立于清道光末年的中山小雅山房乐社, 始建于清代晚期的广州市民镜和济隆两个乐社等, 均是历史悠久和人才济济的著名乐社。民间器乐演奏活动及民间乐社的蓬勃发展, 是形成粤乐的关键条件。它是外省音乐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进行融合的载体, 是孕育诞生粤乐的温床。
    持粤乐来源于粤剧过场谱论的人, 多是以弦歌必读一书为依据。这是找了错误的依据而导致作出错误的断语。查弦歌必读乃粤乐早期著名人物丘鹤俦( 1880 1942) 于1916年编著出版, 书中刊出称为粤剧过场谱的曲子20首, 另刊出称为大调的曲子5首。从丘氏在书中所写的说明得知, 他明显存有两个误点:其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