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下南洋,寻粤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餐馆旁有条窄窄的楼梯,挂着两个牌子,“中山会馆”和“八和会馆”。

拾步而上,中山会馆开着门,没人。八和会馆关着门,无人应门。对孙中山的照片鞠个躬,拍张照,就走了。也算到此一游。

不清楚中山会馆和八和会馆有什么渊源,或只是合租一个小楼。但孙中山和粤剧,却真的有点缘分。

孙中山认为粤剧能让民众开启心智,是宣传革命的重要文艺途径。1899年,孙中山派陈少白赴香港创办《中国日报》。陈少白曾在香港组织优天影、振天声等剧社,还创办了粤剧培训学校,专门上演爱国粤剧。1904年,革命党人在广州海幢寺创办了粤剧科班“采南歌童子班”,排演《地府闹革命》、《文天祥殉国》等新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会员也有粤剧艺人。随后,孙中山又派黄世仲等香港记者到澳门组织“优天影粤剧团”,多长戒烟禁赌题材,并宣传革命。如《火烧大沙头》等剧,大大激发了观众的革命热情。1908年,清廷借口光绪病亡,再次禁演粤剧。说再次,是因为早在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就因李文茂起义,曾全面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