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寻粤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禁演粤剧。这一次,许多粤剧艺人又像半个世纪前那样,再次流落南洋。革命党人陈少白和进步文人黄鲁逸组织粤剧戏班到新加坡和南洋各地演出。孙中山在新加坡晚晴园接见了振天声剧社的艺人,感谢他们为革命义演募捐。此后至民国初年,广州出现了20多个业余粤剧社,成员大多由新闻记者、学生、工人组成,专演改良粤剧和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这些新戏演员大多加入了同盟会,被称为“志士班”。其中也产生了不少名角,如男花旦陈非侬、丑生蛇仔利等,均受到孙中山的接见与鼓励。蛇仔利在香港高升戏院演出《林则徐禁烟》,唱腔激昂,震动屋宇,观众掌声雷动。演出后,孙中山专程到八和会馆看望蛇仔利,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革命第一,我们革命第二。”有些粤剧伶人不仅演戏明志,还积极参与起义。廖仲恺有个弟弟是粤剧艺人,艺名“靓雪秋”,也是同盟会成员。花旦萧湘凤曾是孙中山的秘密信使。小武崩牙成、花旦蛇王苏则参加了刺杀广州将军凤山的行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甫,也是粤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