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东汉剧:皮黄入粤演大戏,悲切高昂感人心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9

老。张维屏在湖北看过皮黄戏,回到广州看到唱绑黄的戏班,觉得和湖北很接近。曾作竹枝词《笛》:“楚腔激越少温柔,解意双鬓发妙讴。玉笛听来都易辩,扫花折柳又藏舟。”

    最支持广东汉剧源于湖北汉剧说的,是晚清秀才、报人钱热储。1927年,钱热储提出把粤东“外江戏”改为汉剧。据李德礼《广东汉剧名称的几度变化》介绍,钱热储以“外江戏”业余班“汕头公益社”的名义办了一桌酒席,商议外江戏改称事宜。钱热储认为,当时的“外江戏”已非外江人所演,名不副实,应该改名。1933年,钱热储著《汉剧提纲》,明确提出要把源自汉口的粤东“外江戏”改名为“汉剧”。虽然当时的演艺界、学术界有人认为粤东“外江戏”不能完全认同于源于湖北汉剧,但“汉剧”这一简单明了的称谓,还是就此固定了下来。这名字改成功了。

    陈志勇总结广东汉剧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外江戏’(亦称‘乱弹’,潮汕,1875年之前)——‘外江戏’(潮汕,1933年之前)——汉剧(潮汕、嘉梅,1956年之前)——广东汉剧(嘉梅,至今)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