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试探广东曲艺源流

作者/责任者:陈卓莹著,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4卷,民国时期文化篇》

。逐日轮流约邀两位失明女艺人,分坐几旁。台上是伴奏乐手面对唱者。日场时间较短,但尽有四小时的唱出时间。临时在大门旁用黑板、白粉大书“礼聘著名瞽姬xx师娘临场度曲”字样以作招徕。唱的自然是所谓单支的传统粤曲;虽茶价增加了,却极受茶客欢迎,尤以夜场更见挤拥。这期间,失明女艺人倒出现了不少颇有成就的人材,例如月英、汉英、翠燕(嫁了香港的一个很有名气的业余音乐家潘贤达;翠燕本人现仍健在)、馥兰、群芳、二妹以及现仍健在的温丽容等。这种歌坛一直相当兴旺地发展到20年代前后,失明女艺人的地位逐渐为“校书”所代。所谓校书,实为妓女,不过茶楼老板借《鉴诫录》所称那句“蜀人呼营妓校书”而来的。
    当时大沙头、谷埠两处地方先后因遭火灾由此淘汰了使用紫洞艇,另在西关城外近十三甫之南的陈塘地区,辟为妓寨、酒楼集中地点。这些妓寨习惯上被社会上称为“七二寨”(高级妓馆),即只作侑酒不接客的高级妓女。在她们中年轻而又未被“梳拢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