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广东曲艺源流
作者/责任者:陈卓莹著,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4卷,民国时期文化篇》
集;向省外则远及广西的梧州、南宁;向国外更远至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檀香山,以至美国和加拿大。出了不少至今还被人称道而具有特殊风格,甚至更有个别形成流派的,如唱大喉的熊飞影、唱旦喉的琼仙、素负“星腔”盛名的小明星等,以及相当众多的伴奏名家。至于在唱腔上的创新、发展,和在曲调上、板式上的建树、变化,不仅丰富了广东曲艺的本身,同时还影响及粤剧舞台,使他们彼此间在唱腔上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从抗战起,尤以1941年香港失陷后到1949年广州解放以前这段时期,不仅歌坛普遍遭受摧残,从业人员的生活无法保障,就是单从曲艺的本身艺术传统来说,也只能使人大有“痛心疾首”之叹。为什么呢?那就是在形式上歌坛没有了,除了在一些赌场里临时开设“女伶档”之外,就是创立了一些什么“茶座”。这些所谓茶座,全部节目仅有三两个是唱粤曲,而且非有素负盛名的著名女歌者登台不可。之外就是全部时代曲。太平洋战争发生之前,一向在上海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