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试探广东曲艺源流

作者/责任者:陈卓莹著,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4卷,民国时期文化篇》

业舞厅的爵士鼓手程岳威(广东中山县人)回到香港,以广东音乐的《昭君怨》、《饿马摇铃》乐谱衬以爵士鼓声敲得像急风骤雨一样,号称“精神音乐”,给战时处于混乱状态的逐利者们找寻刺激,居然风靡一时。整场演唱节目,不外是哀伤颓废、黄色低级、疯狂喧闹,甚至把“日本皇军”的什么《支那之夜》和《对马进行曲》等都演奏起来,使人嗅不到丝毫曲艺的味道。那时候还新兴了一种什么“幻境新歌”的表演形式,一男一女,打情骂俏,实质是一种唱粤曲的活报剧,但内容以至表演,庸俗不堪,只博得观众的几声冷笑罢了。
    广东曲艺界从自有所谓歌坛开始一直到解放前的所谓音乐茶座这段期间,是走过一条十分坎坷的道路的。他们尤以女艺人,不论在学艺、业务、生活以至安全上,在这段途程上都吃尽苦头,而决不是一帆风顺的。
    例如,出身前延师学艺,付出一笔学费,虽说不能算什么剥削,但学艺的一般都从很小的年龄开始,不曾受过鞭笞之苦的很少。而所学习的,除了一些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