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沦陷时期保甲制度的推行及其特色

作者/责任者:沈成飞著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民国广州城市与社会研究》

军民的抗日活动。抗战前广州市有居民170万人。抗战爆发后,广州居民开始大规模地向乡间和偏远山区转移,市区之人数不甚清楚。日伪为更好地控制市区居民的活动,在其政权成立之初即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口清查工作。但鉴于广州市民的抵制及人口流动的频密,伪政权并不能掌握人口确数。1940年5月,伪广东省公安机关含糊地称:“广州户口,大约在90万左右”;其后来虽继续进行调查,但始终没有成功。它在1943年8月公布的数字中,居然不见了人口确数,只称“全市合计有十二万零三百六十一户”居民。[17]。事实上,由于日伪军的残酷镇压、奸淫掳掠,广州市民还在不断设法外逃,市内人口逐年减少。
    在人口流动频繁、居民人数不清的情况下,日伪加紧了对户口异动的控制。汪伪政权要求所有迁入迁出者,“均应依法填具迁徙声明书,声请登记”,除“迁居于同在本市警察分局辖内时毋庸另觅保证”外,所有迁出、迁入者都需要寻觅保证人具保。如“民户由市外迁入时,应于迁入前四日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2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