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古腔的意义 不在于看传说合不合理而在于保留古本戏剧的形态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紧跟武戏后面的拉腔,给演员留点气。其实一间古老的大屋,和现代的家具、电器、门窗,也是可以并存的。我们作为粤剧演员,能把这些古老的教材搬上舞台,心里觉得很荣幸。”
饰演柳青娘的郑詠梅也说:“排这场戏,从情节、舞台到服装,其实都没有范本。八大曲本来是用来唱,不是用来演的。以前的玩家用来玩很长很长的过门,玩得很过瘾。但是用来演出,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们尽量保留八大曲的风味,又作出了适当删减,让观众看起来不太闷。”
古腔玩家喜欢的是字正腔圆、韵味醇厚
据《粤剧大辞典》介绍,古腔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只是20世纪30年代后粤剧戏班约定俗成的名词。
过去传统粤剧演出使用戏棚官话,是中州韵。乾隆年间,广州一口通商,娱乐业繁荣,外江戏班纷纷入粤淘金。由于看戏的多是北方来的官员和商人,粤剧基本以官话演唱,以梆黄为主要唱腔,以牌子和小曲过场。其后,本地班取昆、弋、湘剧种之长,融入木鱼、南音等广府说唱文学,以广东风物和人情为素材,填写2000多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