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制度变迁与清代中国外贸行商的兴替 -- 兼论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命运

作者/责任者:张晓辉著,胡巧利主编

索取号:K296.51-5/1/201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2010年合订本

买办和自由行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旧行商各奔前程,有的变成买办商人。有的充当外商的雇员,有的转业他途。由于大批外商、粤商从广州撤往香港和上海,这两地遂成为新行商最重要的活动区域。
    1.买办阶层的兴起。五口通商后,洋行通过大量雇用买办,操纵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市场。鸦片战争以前,外商已普遍雇用买办,主要是为其供应生活、货物起卸等服务性的雇员,同外商的贸易关系不大。战后外商根据不平等条约,取得自由雇用买办的权力;买办被外商自由雇用,成为接受外商薪金、为洋行推销商品、购买货物的代理人。买办与洋行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通过契约来规定,具有资本主义的雇佣性质,并受到外国领事的保护。此外,近代买办一开始即自立行号,这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
    中国近代最早充当买办的几乎都是广东人,早期香港买办大多来自广州一带,到港后结成买办世家和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排他性买办集团,如何东、何福、何甘棠兄弟及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