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府七夕风俗演变看当代乞巧的功能
作者/责任者:叶春生
索取号:K892.4/5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乞巧文化论坛论文集》
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到天黑掌灯的时候,八仙桌的禾苗盘子也点上了小油盏,掩映通明,区桃把她的细巧供物一件一件摆出来,有丁方不到一寸的钉金绣花裙褂,有一粒谷子般大小的各种绣花软缎高底鞋、平底鞋、木底鞋、拖鞋、凉鞋和五颜六色的袜子,有玲珑轻飘的罗帐、被单、窗帘、桌围,有指甲般大小的各种扇子、手帕,还有样式齐全的梳妆用具、胭脂水粉,真是看得大家眼花缭乱,赞不绝口。此外又有四盆香花,更加珍贵。那四盆花都只有酒杯大小,一盆莲花,一盆茉莉,一盆玫瑰,一盆夜合,每盆有花两朵……一朵真的,一朵假的。……摆放停当,那看乞巧的人就来了。依照广州的风俗,这天晚上姑娘们摆出巧物来,就得任人观赏,任人品评:哪家看的人多,哪家的姑娘就体面。
这就是当时广州乞巧风俗的真实写照,文章写的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皮鞋匠女儿摆设的供物(所以有些地方又叫“摆贡案”),中心就是一个“巧”字。供物摆设妥当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2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