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唐史籍和文物看古广州的海上丝路
作者/责任者:龚伯洪
索取号:K206.6/12/7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02
献记载出海贸易港口是徐闻。不过,番禺的民间对外贸易并没有停止,番禺的都会地位仍然全国闻名。这反映在古籍之中。成书于西汉的《史记��货殖列传》说:“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地理志》说:“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上述记载皆可见纵使当时番禺不是岭南政治中心,但仍是繁盛的商都,也是外贸商品的集散地。
至汉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所从广信迁至番禺。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分交州为交、广二州,后又复合,至永安七年(264年),第二次分设交、广二州,从此广州之名遂定,番禺为其治所,其对外贸易大港的地位便长盛不衰了。两晋、南朝时,广州的外贸已颇具规模,扶胥镇(今黄埔区南岗南海神庙一带)已有不少外国商船停泊,后来更成了广州的外港,到广州的外国商船必先停泊于此。隋代时,在此建南海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