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粤乐中的“拿来主义”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之“公乸”虽是民间说法,没有对应的学术概念,但仍然很能体现粤乐刚柔并济的特性。明代王世贞认为南北音乐有很大差异,“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词情多而声情少,南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北气易粗,南气易弱。”(王世贞《《曲藻》序》)而粤乐的发展过程中,却巧妙地采撷各地音乐之精妙,以极为自我的风格去演绎,独树一帜,每每令人耳目一新。

    与粤人兼容汇通的文化同源,粤乐也表现出融汇南北、结合中西的开放性与渗透性。“粤乐文化性质中的开放性,实际上就是主动‘引进’吸收,间中也掺杂一定量被动的‘输入’,或者说是被外来一些文化所‘渗透’。但粤乐文化也与岭南整体的文化一样,素来对于外来文化,皆抱着开放的态势,以我为主地从中选择众所认同谓有益可用的东西,吸收、兼融,使其入俗而化,这个‘入俗而化’的粤化过程,也就成了粤乐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渗透过程,这种以我为主、以渗透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