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末民初广州伊斯兰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和现实的特点
作者/责任者:张建君撰写;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广州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第四届广州伊斯兰文化论坛论文集》
林老人发起创建,会址设在广州怀圣寺。该会在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后,因其负责人星散而终止活动。[10]
孀妇房:有傅云峰公生前创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集资重修,改称十恤妇房,主要收容孤儿寡母,使其得获栖身生存之所。民国时期,中国回教协会广州支会成立,将其扩充兼男性孤寡老人遂改称安老所。1950年后,将“安老所”迁进濠畔寺,改名为“广州回族老人所”1958年迁出。[11]
崇善会:1929年8月25日由陈秀芝阿訇在濠畔寺任职期间成立的民间组织。[12]
孤儿院: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州难民返程有政府救济组织与濠畔寺共同设立的收容组织,收容了回族孤儿20多名,后与南胜寺的哈里发班合并,改名慈幼院,实行半工半读,回民学童达50多人。[13]
江南大地有着祠堂文化渊源历史的地区,以祠堂凝聚家族兴旺。在这环境生存的穆斯林就要以清真寺为中心,那么清真寺怎么把穆斯林大众凝聚起来,凝心聚力,聚人聚财?那就是恢复伊斯兰教入世本来面目,服务大众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