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广州银钱业市场
作者/责任者:严显郁撰写;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K296.5/144/3-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3卷
。(参看马廷瑞:《广州之金融组织》,岭南大学毕业论文)此外,还有外商银行7家。
到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时,广州的银号、找换店,经财政部核准注册的,不过6家,其余都是未经财政核准注册或只经广东省财政厅发给商业牌照,凭以征税的。所以在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后,财政部便补行注册,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合共核准注册的为32家,其余30多家,仍在一面继续申请注册,一面继续营业或成为地下银号。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广州的银钱业,既有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如对顺德县丝业、蚕茧业的贷款等--特别是在没有外汇管理的条件下,曾有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便利人民对港澳及国外经济往来,帮助吸收侨汇的积极作用一面,但更有进行金融投机活动,并在解放前夕,为大量资金外逃,提供服务等的消极作用一面,从而促使物价波动、妨碍对外贸易,也不利侨汇吸收。当然,这样说,并不排除大多数银行,也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不过它不属于本文要谈的内容。
同时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