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街 深藏功与名
作者/责任者:卜松竹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B2
广大好比千顷大池,“千顷书院”即由此得名。
广州一位更有名的黄姓族人是黄佐。在黄家位于今天北京路青年文化宫一带的旧居中,曾有一副对联“三百年里第,十七世书香”,文辞平淡,却好一派赫赫家风的气象。门联出自清代广东著名诗人黄培芳,黄佐即是他的祖父。在学术上,黄佐独树一帜,著《诗经通解》、《礼典》等;在诗坛上,《两都斌》、《泰泉集》等;在地方文献上,编撰《广州人物传》二十四卷、嘉靖《广州府志》、《广东通志》等。后人黄佛颐为广东乡邦文化著名学者,所著《广州城坊志》为研究广州城市变迁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黄氏大宅周边的大司成里和泰泉旧里,抗战时遭破坏,后在此建成青宫,仅留圣贤里,成为今人缅怀先贤的宝贵遗迹。
陶街不卖陶,纪念明代陶氏父子
晚清时期,珠江三角洲有许多百姓离开家乡,漂洋过海到外国谋生。其中一些人经多年拼搏,赚下一份可观的家业,或薄有积蓄。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使他们踏上返乡之途。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