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经济

百年筷子铺后继有人

作者/责任者:肖桂来

索取号:F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22

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制作出40双筷子。十几年前,冼联广就在南海建了一个小作坊,雇佣了一些工人一根根用人工刨制成型。令他得意的是这百年工艺,不单每根筷子形状、大小均匀,就连雕花也刻得细致入微。“筷子仍以零售为主,我们原则是少而精”。

  移民老广到老店寻记忆

  “顾客的话有新有老,新带老、老带新”,冼联广表示,老店做的筷子不是“奢侈品”。筷子老店的经营靠着一份情谊维持。

  很多年前,一位老广州十几年前曾经在店里买过家具和筷子,后来移民了。多年后,老人迈着蹒跚脚步,回到广州来找这家筷子老店。走前还年轻,回来已两鬓斑白。老人告诉冼联广,他是来找故乡的回忆,一家人都来和我合影。“老店把他们带回旧时,我也感念小时候他们的帮衬”。

  现在筷子老店的经营相对平稳,除了本地顾客,还有蓝眼睛、黑皮肤的外国留学生,要买些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回国去。除了买者,还有观赏者。“不买不要紧,大家有爱好也可交个朋友一起探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经济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